五项提示帮你合理控制虚拟机规模 |
发布时间: 2012/9/12 19:17:47 |
规则三:明确所有者及责任人 每当一套新系统被创建出来,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系统是应谁的要求创建出来,谁又最终为这套系统的运作负责。通过为每套系统指派惟一负责人——可以是系统应用程序分析师,也可以是系统的直接服务对象——我们将虚拟机一一落实到具体持有者身上,这样当系统的生产状态发生转变时(包括开发、测试、生产、衰退并最终淘汰等过程),我们才能始终使其处于有人在管的良性运行轨道上。而一旦缺乏实际责任人,多年以后我们很可能根本不知道某套虚拟机系统是否需要进行备份或者能否直接停止运行。 规则四:制定命名规则并坚持执行 随着企业中虚拟化环境的不断扩展,大家应该开始密切关注如何为自己的虚拟机命名并加以分类。假设大家目前手头只有10或20套虚拟机需要管理,那么追踪状态、分清彼此似乎并不是难事;但几年下来,虚拟机数量达到40或50套时,你还搞得清状况吗?即使身为管理者,我们能把一大堆虚拟机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其他员工对我们的工作(或者随规模扩大而新加入的继任者)肯定会面对这一团乱麻而感到头昏脑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命名规则并坚持执行。 如果大家是VMware vSphere的用户,千万别忘了使用vCenter中的字段定义功能,它能让我们更方便地追踪自己的虚拟机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在一大堆虚拟机系统中成功找到自己需要的用户接触点、创建日期、预计关闭日期、备份方案/进度甚至是供应商支持信息。 规则五:超过三十天不用的系统必须加以清理 在大多数中型企业的虚拟化环境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处于关闭状态的虚拟机系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通常是由应用程序升级或者淘汰所导致,而这些闲置中的虚拟机往往没有得到及时清理。 在以上几条意见中,这种情况是最危险、影响最恶劣的。首先,由于系统已经长期闲置,可能没人记得它原先的作用、由谁在负责或者是否还需要开启——在少数情况下,它就这么永远被遗忘在角落里了。而更重要的是,由于该系统已经处于脱机状态,因此它无法接受操作系统补丁更新或者杀毒/反恶意软件升级。机器里留着这么一个安全隐患,我们很可能会在使用旧设备时不知不觉将网络上的致命攻击活动引入企业内部。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对闲置时间超过三十天的系统一概加以清理——无论它们原本的作用是什么,或者是否将来还会被用到。如果大家希望为可能出现的需求留一条退路,不妨考虑使用由Veeam公司推出的VeeamZIP这类免费工具。VeeamZIP能够为虚拟机系统创建一套存档副本,但同时保证该副本不可能在虚拟环境及主存储层中被随意启用。总而言之,保留长久闲置的系统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更是对企业业务安全的潜在威胁。 无论大家目前效力的企业规模如何、今后又会发展到何种地步,认真处理虚拟机创建工作并制定适合的生命周期管理周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些良性方针从短期来看似乎不会带来什么明显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懒散的管理方式最终会让你的存储网络不堪重负——那些用过一次就闲置起来的测试服务器或者微软突然发来的许可审计清单(这不是危言耸听,这种情况我已经遇到过多次了)都会瞬间将你击垮在地。千万不要到了那个时候,才追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养成勤勉谨慎的好习惯。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