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云计算在南通海安的初步尝试与推广应用 |
| 发布时间: 2012/8/6 14:13:36 |
|
目前我国云计算市场正处于培育和酝酿阶段,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迎来“爆发增长期”。2010年4月,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云计算服务中心落户江苏海安软件科技园,初期工程投资达1000万。海安云计算服务中心建设的目标是:用最短的时间将云计算应用辐射于整个长三角地区。同年10月,海安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获工信部CSIP中心评审会的高度认可,从此“云开”平台正式亮相。该平台自推出至今,已被苏中地区近500家企业所采用。因此,如何利用海安云计算的优势资源,增强其在苏中地区的辐射与带动效应,推动苏中云计算现代产业体系的完善,具有极大的思考价值。 苏中地区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苏中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中小企业快速增长,成长型企业规模庞大,产业基础较为雄厚,成为不可多得的云计算潜在市场。第二,苏中地区承载来自周边发达地区产业梯度的直接转移,现代产业体系催生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企业家在思想上、行动上更容易接受云计算,为云计算的规模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第三,苏中地区各县、市特别是开发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不少开发区的配套设施不亚于上海园区,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海安云计算发展基础分析与初步尝试 首先,海安产业基础雄厚。仅海安经济开发区就拥有工业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800家、亿元以上企业近200家,形成了高新技术、高端装备、现代纺织三大产业集群的格局,具备电子信息、智能电网、光伏光电、轨道交通、船舶配套等十大特色板块,有着庞大的云计算应用的潜在市场。其次,海安工业信息化起步较早。海安是南通市首批两化融合的试点县(市),不少企业生产工艺、核心技术、产品档次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第三,海安软件科技园实力雄厚,是江苏长江北岸第一家县级软件园、全国第二家县级启迪科技园,软件产业发展起步领先周边。2009年,海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率先升格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010年,海安软件科技园企业营业额突破3.8亿元;云计算正逐步成为服务外包产业的新增长极,海安经济开发区被评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这在苏中地区县域中尚属首家。 2010年4月,由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易企达公司、江苏易博云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海安云计算服务中心在海安电信的全网络支撑下,落户海安软件科技园,推出为企业提供“云”服务的平台,即“云开”平台。据海安经济开发区的精确统计,云计算服务为区内企业节省了30%一40%的IT运维成本,减少IT部门23%一30%的支出成本,提高企业7%一15%的生产、销售效率,为企业带来15%一20%的效益提升。从企业使用情况来看,与海安电信合作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单位,基本都可在增加销售量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能力,尤其是“公有云”和“私有云”服务,可大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活力。 海安政府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举措 (一)将云计算作为加快地域经济升级的重要推手。 力争通过云计算在科技平台中的应用,有效整合科、教、文、卫等社会资源,降低参与成本,增加合作机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区域经济价值的同步放大。 (二)政府重点政策倾斜支持云计算产业。 第一,在海安经济开发区规模企业或亿元企业中率先试行云计算“电子政务”,企业可以直接向党工委、管委会提交报告、申请等文件,亦或是党工委、管委会向企业下发文件,加快文件、材料审批速度,节省人力成本。第二,加大对云计算运用单位的补贴,对开发区财政增收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可以免费使用该补贴,对规模企业补贴60%,对高新企业、低碳企业补贴70%,对亿元成本规模以上的企业补贴80%,对中小企业补贴50%,促进云计算在企业中的规模化应用。第三,加快云计算在区外、县外范围的应用推广,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海安云计算服务中心扩大营销面,若带动县外企业云计算应用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予以该中心财政补助或是税收返还奖励,敦促本地云计算运营商走出海安,面向苏中,辐射长三角。力争到2011年底,本地区云计算应用服务业企业新增80家、工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达500家,巩固海安云计算服务中心在长三角区域主导地位。第四,把云计算列入“新九通一平”服务项目,鼓励本地新落户企业应用云计算,从源头上确保云计算的普及。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
京公网安备41019702002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