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营销正在被看淡 |
| 发布时间: 2012/8/13 10:00:08 |
|
奥运会,四年一次,常被称为大事件营销。
但奥运营销却绝对是有钱金主的游戏,看看本届伦敦奥运,TOP赞助商基本是诸如可口可乐、陶氏化学、麦当劳、宝洁、三星等世界五百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企业只有在配备了相当于直接赞助费用的3至5倍的配套资金后,才有可能就‘赞助商身份’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而对于奥运,配套资金的数量可能更大。数据显示,可口可乐的总投入相对赞助费甚至达到了10比1。” 堂堂中国,数千万家企业,没有一家企业出现在本届奥运会一级或二级赞助商名单,唯独在三级赞助商中,有台湾宏基和北京水晶石两家企业。 或许国内企业都学精了,加多宝用6000万获得《中国好声音》的冠名权,赚爆了,据说仅20天时间,《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就从每15秒15万,飙升到每15秒36万。与其动辄上亿赞助奥运,倒还不如冠名赞助一档流行的节目。 当然对于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奥运赞助商就能够击败竞品吗?就能够在奥运期间打一场漂亮的大事件营销战吗?实践证明,非也。 虽然对非奥运赞助商而言,不得使用奥运会Logo、五环标志、甚至都不准在广告词中出现伦敦奥运或者奥林匹克的字样,但Nike等非官方赞助商的奥运营销创意和埋伏营销实践已经足以让Adidas等汗颜。 “这里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激昂的致辞,没有耀眼的灯光,但这里有伟大的运动员;一直以来,我们只相信伟大是属于少数人的,只属于那些巨星,但其实,我们都可以伟大,这不是说要降低伟大的标准,而是要提升我们每个人的潜能。伟大,不限地点,不限身份,属于每一个正在追寻它的人。”Nike这样的广告文案已经足以打动所有的受众。 Nike的广告片中涉及到的地点,包括南非的东伦敦,牙买加的小伦敦,美国俄亥俄州的伦敦以及一家名为伦敦的健身馆。但针对这样的“擦边球”营销,奥组委评估后并不认为耐克营销违规。 在奥运进行中,Nike借助微博等社会化媒体针对众多奥运参赛者的喜怒哀乐演绎的“伟大”广告设计,更是从人性的视角触动了公众。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
京公网安备41019702002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