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的海拔有多高 |
发布时间: 2012/8/17 15:35:45 |
现实一:宽带离“云”构建尚远
有人说,中国平均网速世界倒数第一;有教授说,内地上网费是香港的400倍。其实,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客观看待,那就是与这些吐槽相比,国内的宽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但与“云计算”的愿景相比,目前的水平确实还很糟糕。通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国内目前的宽带速度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我们常常会遭遇一个问题,用邮箱发送一个数十GB的文件,大部分的时间不是花在操作上,而是等待上。同样,面对一个数十GB的文件,我们或许宁愿选择随身携带U盘(或硬盘),也不愿把它上传到“云端”(网盘)。有时候,我们不惧麻烦,但是却害怕等待。 假设未来真如我们的构想一样:电脑不需要主机,只需要一台显示器,所有本地计算移除到“云端”,那么就必须解决一个“时差”问题。比如,一些“云存储”产品(网络硬盘)在同步上百GB的用户数据时,它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很长,用户还会选择使用“云存储”吗? “云计算”对宽带的欲望是无限的。我们发邮件、找图片、浏览网页,对于宽带的要求是很低的,“对于这些而言,宽带速度好像很快了。但如果是几百兆、几十GB的图片呢?”项立刚认为,这些文件若是挂在“云端”,用户就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这个道理就如在线小游戏一样。用户虽然无需下载,但仍需要几秒甚至几分钟的读取时间。但大型网络游戏就不一样,用户必须把客户端下载到本地后才能玩,这就是源自宽带的制约。按照“云”的构想,这些大型网游都应该与在线小游戏一样,挂在“云端”就能玩。 因此,依据现在这种状况,数据还是放在硬盘里最为方便。“现在的宽带多为10M、20M的水平,即便是100M的宽带,但稍微大点的数据用起来都不方便。”项立刚表示,自己用一个U盘,把一个15G的东西导入电脑,都感觉有点费劲,更别提把数据挂在“云端”。 对于“云”构建而言,国内的宽带确实“有失水准”。“但我不认同中国宽带水平居国际中下水平的说法。”项立刚表示,对比而言,中国应处于中等水平。“我去过一些国家,美国、南非、西班牙等等,有些地区的宽带是很糟糕的,比如说西班牙。” 中国的宽带改革不在于“降价”,而在于“提速”。“比如原来的宽带价是150元,现在要降到5块、10块,这根本不可能。”项立刚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用户交同样的费用,原来获得的是5M、10M,现在必须是20M或更高的宽带。 但费用也确实是一个制约。之前有调查数据称,中国用户每月1M宽带的费用,是香港地区的400倍。“国内的宽带费用比较贵,这个我确实同意。”但项立刚认为,这个调查数据不太准确,“香港地区的政策与内地不同,比如它给用户100M宽带,但这是共用的,它可能是一百个人,可能是一千个人。” 宽带制约把“云”愿景甩得很远,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总的说来,从各个环节、技术上来说,近年国内的宽带还是有了一定提升。我们“云里雾里”地生活了这么多年,既然已经期待了这么久,为何就不能选择继续期待? 现实二:“云安全”的心理障碍 你愿意把自己的数据毫无包装地交给“云端”吗?如果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件,而是一张艳照、一封机密,你愿意存在自己的硬盘,还是把它存在“云端”?有明星因为修次电脑,暴露“私密”毁掉终身,如果你也拥有同样的“私密”,那么请三思而后行。 宽带是个技术问题,而安全则更多是个心理障碍。如果仅仅是宽带问题,“云”愿景在未来5年、10年内或许会有改观,但若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项立刚表示:“我认为,甚至永远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云计算”实现后,到底是更安全了,还是更危险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事实上,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均处于“曝光”状态,它们被存储在各个服务器中,但用户至少有一个私人硬盘,硬盘里面的信息则比较安全(除非被黑)。 但是,当千万个私人硬盘集成在“云端”,用户仅仅能控制一张显示器时,内心就会失去“安全感”。然而,360安全专家很自信地告诉笔者,“‘云计算’让我们变得更安全了。”目前来说,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分散地存储在各个服务器。 “云计算”实现后,所有的服务器也将整合为一个,即前面所说的信息“中央电厂”。这意味着,控制用户数据的人群在减少,“云端有着严格的权限控制,只有少量工作人员能接触服务器。”360安全专家表示。 然而,现实中有一群人来无影,去无踪,心神不定,脚步不停,他们就是黑客。去年,CSDN600万用户数据泄露,波及国内多家知名网站。如果把这些企业的服务器换成“云端”,遭遇泄露的用户范围,或将成等比增长。 360安全专家认为,“云端”会采用多种安全策略,来保证数据安全性。“以云存储来说,数据好比一张藏宝图,云端会把图撕成几十份,每份存在不同的位置,只有把每份都找到,并且知道如何拼接,才能还原藏宝图。” 这种手段是否确保“云端”绝对安全?项立刚认为不太可能,“肯定会有许多安全手段,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手段,解决安全问题根本不可能。”他表示,“道理很简单,一台电脑连接互联网,一台电脑连接内部局域网,局域网其实就是互联网。”因此,“切分”存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再回到问题的起点,安全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更多是个心理障碍。是的,“切分法”不能解决问题,“云安全”也不是重点,重点的是首先说服用户愿意去尝试。形象地说,就是等到用户愿意交出自己的艳照的那一天。 停留在“云存储”,“云计算”还遥远 “云计算”离我们还遥远,但“云产品”已经提前迈出了脚步:云电视、云空调、云存储、云查杀……市面上有多少产品是“云计算”血统?商业比技术要浮躁,“云计算”尚未落地,“云产品”却早已天女散花。 不得不说,我们目前开发的大部分产品,尚停留在“云存储”阶段,“云计算”层面还很少涉及。至于云电视、云空调,事实上只是走了一个形式。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在“云计算”尚未向我们招手时,市场需要一些“走下去”的动力。 英特尔方面表示,固然存在少许声音,是对云计算的概念或其功能用途的过度炒作或借势,但我们不要被它们所误导,以致对云计算本质的认识产生偏差。“我们应该回归理性,客观地看待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我们可能会对“云电视”格外失望:将电视连上网络,就可以随时从外界调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或信息。通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这其实就是网络电视。”拥有强大存储运算能力的电脑都不能实现“云计算”,电视又如何将实现海量存储、远程控制等功能? 我们可能会对“云空调”格外失望:对空调运行、运转状态以及设备检测等进行远程监控。坦白地讲,这更准确地定义应为“遥控空调”:运用电脑控制空调。“白电”技术进化缓慢,“云空调”虽有概念炒作之嫌,但的确体现了一种创新。 至少,我们还有“云存储”。国内掀起的“云存储”热潮是在去年。去年10月份,酷盘在B轮融资中募集2000万美元;一个月后,115网盘再获巨额融资;今年2月份,金山软件成立金山云独立子公司,以快盘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国外的云存储主要有苹果、亚马逊、微软、Google和Dropbox。 “我们目前的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云存储’阶段。”项立刚表示。然而,“云”这个概念,确实炒活了市场,消费者或许明明知道,“云电视”与“云”不是一家,但是这个潮流促使着他们做出了选择。这说明,“云”很遥远,但至少我们很期待。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