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报社的虚拟化技术应用纪实 |
发布时间: 2012/6/23 15:20:55 |
随着绿色IT以及动态IT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作为其主要实现手段之一的虚拟化技术似乎在一夜之间席卷而来。在IT业中甚至有“言必称虚拟化”的现象。难免有人因此质疑虚拟化技术是否有泡沫化的嫌疑。笔者从2002年开始使用虚拟化技术至今,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可以很确信的告诉大家,虚拟化绝不是IT泡沫——如果能够正确的在企业中应用它,将为我们带来相当不错的收益。下面我通过介绍虚拟化技术在我报社逐步应用的过程,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阶段,初试锋芒。
我在2002年开始尝试虚拟化技术。当时虚拟化并不广为人知,技术成熟度也与今日相去甚远,主要应用在一些搭建实验环境的场合。我当时正需要对Windows 2000域环境进行功能测试,但是并没有足够的服务器和计算机搭建实验环境。为此我开始尝试在一台内存较大的普通PC上用虚拟机来搭建复杂的应用环境。经过初步尝试后,虚拟化技术带给我的感觉可以说是非常震撼——在这台配置相对普通的PC上,虚拟环境中运行了两台域控制器、一个XP客户端和一台Exchange2000服务器,其运行速度比真实环境并未逊色多少。而以往要进行类似的测试,起码要准备数台服务器和PC。
有了这次成功的应用经验,我开始在虚拟机环境中进行全部测试工作。如此灵活方便的测试手段,成为我学习并掌握先进技术的保障。
第二阶段,从“实”到“虚”,从“虚”到“实”。
早在用虚拟化技术搭建测试环境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能否将如此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生产环境之中。但是一方面服务器硬件性能不够强大,另一方面虚拟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少有在生产环境中的成功应用。但是随着服务器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虚拟化厂商也逐渐推出了一些用于生产环境的产品。
我第一次将虚拟化应用于生产环境可以说是被“逼上梁山”——2005年10月,我报社广告公司的一台老旧NT服务器磁盘阵列(RAID1)中的一块磁盘损坏,另一块也工作不太稳定。由于此服务器年代久远,支持的磁盘已经无法买到,其上承载的应用和数据有随时崩溃丢失的可能。而当时不但没有新服务器来安装此应用,而且此服务器承担着域控制器的角色,重装过程非常繁琐,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全面修复。好在当时广告公司有另一台比较新的服务器,其应用负载也不大。我就想到能否将旧服务器虚拟化之后运行在那台较新的服务器上。在简单的几次尝试之后,旧服务器便以虚拟机的方式在另一台服务器上顺利运行起来,其响应速度甚至比原来还要快的多。经过这次在生产环境中从“实”到“虚”的成功应用,我对虚拟化技术有了更强的信心。
随后在2006年底,我在外网实施客户端自动化部署和管理解决方案BDD2007的时候,便利用免费的虚拟化产品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完成了解决方案中全部五台服务器的部署。其应用架构如下图所示。
此系统已经稳定运行将近两年,未出现任何问题。可以说,虚拟化技术应用在报社终于从“虚”走向了“实”,在生产系统中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NextPage] 第三阶段,全面开花,从边缘走向核心,从免费产品到解决方案。
从2007年到现在,可以说是虚拟化技术在报社应用全面开花的一年。在经过外网生产系统的检验之后,内网的核心应用也开始使用虚拟化技术。我在今年内网网络应用架构升级改造时,全面采用虚拟化技术。并且为了使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应用热迁移、高可用性等高级虚拟化技术,开始使用企业版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报社的虚拟化应用终于走向成熟。
虚拟化收益。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希望了解一下虚拟化技术到底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我认为虚拟化主要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为我们带来收益
直接收益。
直接收益主要是那些我们在实施虚拟化技术之后,立竿见影的收益。它们往往与节省资金和成本的控制有关。
1.提高资源利用率:
报社应用的特点是应用服务器角色众多,但应用的资源占用程度普遍不高。以往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为不同的应用部署不同的物理服务器。结果造成服务器泛滥,资源利用率极低。机房中那些看上去似乎十分气派的一排排的服务器,其实绝大部分时间中都是在闲置状态。根据我报社和兄弟报社的应用经验,很多应用服务器的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在高峰时段服务器的CPU占用率也不过百分之十几。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