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网站广告大手笔对广告市场的影响 |
发布时间: 2012/8/3 11:14:33 |
随着2011年高朋的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团购网络大战正式打响。F团、拉手、聚美优品、团宝等为首的风投型与高朋进行了网络宣传的大规模较量,后58团等本土成型团购网站,以自己本身的资源优势也挤入靠前的位置,结果把整个互联网广告价格提升了20~30%,形成了新的泡沫,买单的表面看现在是投资方,按市场规律应该最终是消费者,个人比较担忧是否能坚持到这一环节。
本人也接手了几个排行不错的团购站,分析如下: 1、品牌优势:如F团、美团、58团等,网民对其品牌认知度较高。 2、类型区别:团购类分目前主要是两种垂直和综合。 垂直类:聚美优品为例,直接分析及KP了美妆类电商的模式。 综合类:美团为例,吃、穿、住、行~民生中的低廉。 共同点:团购方式,价格优势,80、90后网民为主,也是整个网络消费群体。 差异点: 聚美优品:针对性的不同,在08年到10年间统计,网络消费主要人群,女性,主要消费商品妆品与服装。 美团:线下商家的结合,把一直只知道网购的消费者带入了,实体消费的前沿。 3、弱点:在互联网这艘航空母舰上复制与跟风,早以不是什么新鲜事。同样做团购,需要大家用点心,记得很清楚3月初在不只一个团购站上看到的同样的线下商家促销,试问同一个地区,周一至周五,上网的用户主要就是这些,他们在第一周看到了A1团的活动,觉得有兴趣,会有消费行为的可能性,应该比第二周在A2团看到同样活动的消费可能性要高的多吧!修内功,一直是各位从事电商或团购等看观,不能忘掉的事,不然,你铺的在大,也是空的,因为用户不是傻子了,他们需要的是便宜、有创意等更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建议多去研究下,长短结合及社会化营销面。 4、鸡肋的出现:本来以为年底能看得更清楚,会不会有团购的洗牌,我不确认,但现在看到就是鸡肋浮出。 第一、二季度的大范围的曝光造势,确实为这些团购带来了不少的流量及注册用户,但这些数据的呈现,更多的是免费活动的推广,比如0元参加某团购活动,上线的用户是免费的拿到的自己想得到的优惠活动,但团购及商家没有销售,同时造成,推广费用加大,而且下线渠道如电商已经“打造”出的返利类网站等以消费分成得到收入的推广渠道方,每天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记得,酷6还是作坊时期的时候,李善友曾说过玩视频没有1个亿是转不起来的,现在如何,剩下的应该是优酷一家收支不错,其他同时期的呢,在这就不多说了。雪球~效应,庆兴的是,已经有几家,看到了这个潜在的危机,他们已经在调整,暂停雪球式推广了。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