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沙龙15期云存储:圆桌论坛 |
发布时间: 2012/8/17 15:00:13 |
网易科技频道五道口沙龙第15期“云存储”5月19日在北大博雅酒店举行,以下是圆桌论坛环节实录:
现场提问:第一个问题想问晏总,咱们新出的EasyDo,之后会不会和Google日历同步呢?这对客户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晏飞:我先回应一下,刚才我有讲过,麦库这块平台的长期规划是越来越开放的,麦库本身是开放API,EasyDo本身也会很开放,我们整个是开放的体系,开放的目的是让用户随时随地最方便地应用数据,或者是在这个场景上应用得更好,PC这端来说,原本我们第一版就考虑了去同步谷歌的日历,因为时间问题暂时还没有做,EasyDo这块也会考虑PC端或其它客户端会不会有规划出来。 现场提问:我用Evernote出身的,从1.0、2.0都开始用了,我觉得Evernote相比ONENOTE来讲,现在它是和很多软件深度互动,想问在未来的发展上,作为笔记厂商,会有什么优势和外国巨头拼呢? 晏飞:我先说一下,在合作这块,现在麦库已经和很多家的大厂商合作,包括去年底三星,他们直接找我们做合作适配的功能。还有一段时间推的很多的,海尔主动找我们,希望在他们PC上推一个云PC。厂商这块都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厂商出来的设备都是独立的,机器卖出去以后就跟他没关系了,最多玩玩售后,但实际厂商非常希望他大量的设备销售能沉淀下用户,所以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上面绑定帐号、绑定云,所以厂商这块现在我们合作的非常多。 蒋炜航:Evernote和很多用户深度集成,其实就是开放的概念,数据都是用户的,可以通过API,通过各种方式迁移,我们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布,但已经做好了,可以通过比较安全的方式,用户授权,比如第三方做了一些应用、程序,比如专门做菜单、专门做收据,都可以用它结合起来。 现场提问:我服务于傲游很多年了,就国内大的发展趋势来讲我想问问各位,面对现在的APP之争,各位认为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前景发展? 另外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它对开发工程师意味着什么? 网易科技:我估计有道这边应该会说点儿东西,因为刚才他们花了很长时间讲自己的编辑器,您觉得HTML5现在到了所有平台都能支持得很好的程度吗? 蒋炜航:这很现实,中国有这么多IE,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把内核嵌到里面去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大家的PC端IE都是一个版本,那也不用我们做这件事。 HTML5肯定有它的先进性,现在来说还是看到了蛮多APP,特别是在移动端,APP还是主流,但我一直也在看,比如Link In就是用纯的HTML的方式做应用,但我觉得主流还是原生的APP。 网易科技:还有没有其他的观众要提问?大家刚才都简单的听了一下,但每位嘉宾发言都是各有侧重,你可以问某一位嘉宾刚才没有提到的问题,都是可以的。 现场提问:您好,我想问一下黄总,我关注了一下很多网盘,想问酷盘发展到现在到底有多少用户?所有资料都是在一个机房吗?还是多机房,如果是多机房,是不是不是一朵云,而是好几朵云,比如有个用户在北京机房存上,另外一个用户把资料存到南京机房或上海机房,互通的话是怎样做?拉光纤吗?费用会不会很贵? 我观察到酷盘做了很多广告,在一些下载上有酷盘的广告,在市场上推这些转化率会比较低,但酷盘有两三千万的风投,对于投资这块,你们考虑的投资回报是怎样的?现在大家都在烧钱,一两年之内都看不到怎么赚钱,只是想把用户数据抓过来放到自己这儿。 还有一点,我们看到腾讯、360、百度都在对云存储发力,对酷盘这些名气稍微低一点的会不会有很大压力,因为拿了很多投资人的钱,对这块压力是怎么考虑的? 黄明明:前两天我还碰到一个,腾讯的在招投资的人,我觉得您可以去应聘一下,您刚才问的四个问题有两个是几乎所有投资人见我都会问的,一个是有多少用户;二是面对腾讯、百度的竞争你们怎么办。命中率挺高的,你可以跟腾讯聊一聊。 我捡好回答的回答吧,具体的就不透露了,一千多万用户,每天上传的文件数很大,两三千万的文件数在上传。我想第二个问题比较好回答,我们肯定用户的数据是安全的,从我们创立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对团队讲,我们做的互联网服务应该是所有互联网服务里对数据安全性、隐私性要求级别最高的,我们称它是电信级别或银行级别的。 打个比方,北方的机房因为海啸挂了,你的数据一样可以在南方恢复过来,我只是简单解释一下,当你的文件传到酷盘服务器那一瞬间开始,我们会把文件切成很多小碎片,这些碎片可能不是存在同一个机房里,当你再去下载时你可以把碎片从各个机房调回来,这就回答了第二个隐私性的问题,举个恶心的例子,公安或网监跑到我们机房把机器搬走了,他拿到的是一堆打碎的碎片,他是没办法把文件还原的,必须逼着我们交出密码才可以。 我们今年年初专门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在阿里做过支付的这个后台运营,管理上万台服务器的人员加入我们,我们现在是几千台服务器,估计到今年年底服务器很快会过万台,就是我刚才一直强调的,对用户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这是以后我认为所有做云存储类公司比拼的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这块我们花了巨大的工夫。 刚才你讲的还有一个问题也很好,南北互联互通的问题,其实这只是我们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有很多商业用户,比如在北京的用户,他的文件上传到联通或网通的机房,这些人经常在世界各地跑,他跑到南方,比如深圳,一开始他用我们的服务,在北京觉得很好,到了深圳拉我们的文件觉得拉得慢,问是不是跟我们的软件有问题,其实跟我们软件没问题,而是很简单,他到南方以后接入电信的服务,拉文件就很慢,所以我们做了很多代理节点,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中国还有校园网,还有二十几家中小运营商,用户会在各种不同的网络情况下上传文件、下载文件、和好友分享文件,这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大的,我们有个北航的教授,最变态的,北航有个教学楼四层,一层是电信的、二层是网通的,三层是校园网的、四层是长宽的。 网易科技:怎么会有这种情况? 黄明明:很变态的,我估计是各种利益团体,接入情况不一样,我在一楼写课件,到四楼上课,想要调出课件,但调不出来了。你说这跟我们没关系吗?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花了大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 晏飞:关于云端数据存储这块,麦库记事和EVERBOX都是一样,使用方式也是把数据打碎,但麦库不是,因为麦库的信息是要用户去整理和搜索的,所以它的信息是以数据库的方式存在,网盘这块一定也是打碎以后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地方。有一定的原因,打碎以后的数据,包括酷盘和EverBox都有一个功能,“秒传”,你打碎数据以后再上传就能够瞬间上传,这是云技术这块增强的问题。 隐私这块,我们现在也遇到一些这种问题,包括有一些用户在服务端放了一些相对比较敏感的内容,所以实际上麦库和网盘这块都不会太关注用户分享这块,都会淡化,但会增强用户私有数据的存储及共享,共享是多个帐号之间的共享技术。 蒋炜航:技术上应该都讲的差不多了,应该就是这套三备份,还有离线,在中国有不同网络运营商的情况下,你可以保证在不同的机房、不同的运营商里都有比较快的接入速度。 关于隐私这块,有道云笔记这边是做切块上传,因为我们做的功能就是增量式同步,所以它是切块之后进行同步的,另外我们做的比较多的努力就是,我们的运营线上系统和开发环境是完全分开的,这更多是人治的方式,除了技术之外,你还要通过好的管理方式保证不会有这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网易科技:我再补充一点,在这几位嘉宾中,酷盘可能是唯一一个背后没有特别大靠山的团队,就会涉及到融资的问题,就像您刚才说的一样,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就会有刚才这位观众很关心的问题,投资人对于这个行业以及酷盘在这个行业的表现做什么样的评价? 现场提问:作为用户,因为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用户可能会担心自己存上去的东西两年之后因为公司倒闭还得再再把数据转移,所以大公司比较靠谱。 网易科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一下雅虎,雅虎最近关了很多服务,所以大公司也不一定靠谱。 黄明明:投资人看了一圈以后愿意把钱放进来,我觉得这很表明他的态度,对于我们所处的领域,实话实说,我们不吹牛皮,但我们是占了Dropbox很大的光,那时候正好Dropbox在美国如日中天的发展,从1000万一下冲到5000万用户,去年的营收是2.5亿美金,硅谷投资人会在中国找这样的模式,当时我们做的比较靠前,在跨平台、同步这块又一直做的比较坚决,就是刚才我讲的,一种方式是把力量放在文件分享、资源发布上,一种就是下苦力气,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适配,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发布。 我们Symbian实在是找不到人,后来找了大连易达,我们跟美国Dropbox创始人交流时,他们是免费贡献者,很喜欢这种功能,那我们就自己帮你开发一些适配的平台,中国没有这种免费贡献的,就花点钱,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适配,走得比较靠前。投资这块,他们当时很认真的用了一圈国内的主流产品,包括你刚才讲的几个产品,觉得用户体验差别还是挺大的,接着就比较坚决地投了我们。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我觉得现在谈确实有点早,但我个人对这块反倒是比较谨慎的乐观,大家一直觉得,中国除了游戏,想要让用户为了某种互联网服务付费,很难。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觉得现在情况会越来越好,有两个例子,不是因为我们做这个模式我就说这个越来越好。 一个是今年年初苹果开放了中文信用卡的支付,不管是APP下载量还是付费量都爆发式发展,所以苹果新任CEO上任以后跑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中国,他用了一个词,“震惊”,发展速度让他感到震惊。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2500美金和3000美金时,这个国家国民的消费习惯不再是解决温饱和能省则省,他们开始愿意为了某种方便服务而付费,不管是今天我们看到的80后还是90后,在APP上有了更好的付费习惯。 我进公司时也是,公司员工大部分用苹果都是越狱,当时被我骂,你们出去吃饭、唱K一次就花几百、几千,你们在苹果上下载APP一年用得了几千吗?用不了,那你费那么大劲干嘛。 但最近我发现我接触到的80后、90后,用APP付费的、购买正版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你的产品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不是真的满足用户需求。 举个例子,现在我还没有正式收费,但今年年初时我们在淘宝商城上做过一天测试,想看中国用户到底愿不愿意付钱,当时我们想来几个人就已经很高兴了,结果就一天,小范围的忠实用户发了推广邮件,那天有两百多人来买,买的是一年付费的,而且是最大空间的付费,这里面当然有很多是中小企业的企业主,他们自己用了很好,就给员工装上了,我发现购买行为的都是他们的女秘书,自己懒得买或是不会付费,而是让他们的女秘书帮他们购买了一年的空间。 对这块我信心比较足,但要问多久到来,付费比例多大,比如Dropbox可能是3-4%,我认为中国前期可能是1%,Evernote在美国听说是10%,在中国不知道你们怎么估计这个比例,但我觉得早或晚,在中国会有这样越来越多的用户为这个东西付费,所以这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 蒋炜航:Evernote的数据是4%,中国是1%,还有一个数据,用了四年之后的用户付费的是25%。 网易科技:刚才我听了好几点比较震撼,首先,这一家居然还在开发Symbian客户端;第二,刚才说的女秘书那个,实在是超出我的理解范围,我们觉得用户最多就是80后、90后,再就是像我们这种媒体记者,写个稿子拍个照,空间不够用了就去买。但那些小企业的企业主,他们买个帐号是自己用吗? 黄明明:你不用震惊,我们里面还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名医,很多医生在用,我们一开始也很奇怪为什么医生用这个东西,后来发现现在医生分享学术资料和手术资料,已经懒得写文章了,都是一段手术视频,因为现在中国甲级医院所有手术台上的标配就是一台摄像机,一个医生做完一个漂亮的手术,以前他要写一两万字的手术描述,跟他的学生、跟其他院的医生分享,现在很简单,一个手术过程下来,视频已经好了,数码化,放到电脑里,他需要把这个东西存起来。 第二,能够方便的和其他院的医生、学生、下面带的副主任医师、普通医师分享资料,所以医生用我们服务的很多,还有很多人愿意付费。还有的是大学里的教授,带博士生、硕士生的人,他们分享项目资料、学习资料和文献,也是每个人都要装一个帐户,发现共享空间不够用了以后就希望使用付费服务,所以年纪大的用的也挺多,而且越是商用的,机会越高。 网易科技:在不同平台上付费使用的情况你有没有统计? 黄明明:我们去年发现主流是多台PC用户,因为这是最传统的用法,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开始,移动终端的发展超出我们的想象,可以说,两个月的时间翻了十倍,上传文件的数量翻了二十倍,这里一是得益于Pad和iPhone,另外一个很大的点,我一直讲,今年是中国Android爆发的元年,之前大家看见的都是手机厂商玩,刚才我们讲了,这两天我们看到所有互联网大佬们全在打架,他们打架最大的好处,普通用户一定是受益的,雷军出了1999,周鸿祎就是1499,百度再出一个999,盛大再出一个888,这些巨头,不管是硬件的还是互联网公司,进入到这个领域,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削减了中间的利润环节,因为很简单,他们都要通过手机终端控制用户,对普通用户,尤其是基于Android终端的发展,我觉得今年会是爆发,我们看见Android用户过去几个月呈十倍数的快速增长,这块给我们带来了活跃用户,而且手机是每天都在用的,我们上个月刚发布了一个挺酷的功能,在Android手机上…… 网易科技:拍照直接选? 黄明明:对,不用手动再选,一开始设置以后,只要你用Android系统,拍的所有照片都可以直接上传,用户十分喜欢,不用想哪张传过哪张没传过。 网易科技:如果说最字的话? 黄明明:目前肯定是Evernote,其次是苹果。 晏飞:我们这边跟黄总的情况差不多,盛大如果出手机应该是999。 Android这块可以说是我们用户成长度最高的,包括在各个市场上,用户都会在市场上主动下载我们的Android客户端,下载量非常大。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也是在Windows PC这块,记事类软件是非常适合在桌面记录的,所以在这块,PC这块的活跃度和Android基本持平。 蒋炜航:这边差不多吧,大趋势在这儿是吧,今年Android出来,有道云笔记比较迟才开始做Android客户端,我们起步也晚一些,7月份推出PC端,9月才推出Android,也是一样,因为看到Android发展非常快,而且Android端快乐的同时也很痛苦,无论是适配、测试,Android的屏幕分辨率、系统都非常碎片化,这其实是蛮有意思的问题。 网易科技:之前不是说一个开发者自己一个人买了四百多台手机嘛,但也有人说,其实只要搞定几款核心的就可以了,剩下的,你不去适配它,它会去适配你,是这种情况,在机型配置上,只要搞定一些核心的Android机型也就差不多了。 蒋炜航:至少要搞定十个吧,那已经很痛苦了,IOS的话,就有IOS5、IOS4,一个版本两个版本。 网易科技:现在一些云笔记的杀手锏功能,比如拍画板,还有手写,在Android上都能用吗? 蒋炜航:都可以。这个应该说会感觉到一些痛苦,因为在IOS上它的整个环境的确舒服很多,而在Android上,特别是绝大多数用户还在用二点几的版本,还有内存的问题,都需要解决。 现场提问:各位老师好,我想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印象笔记,印象笔记的CEO说过两句话我印象比较深,他说他们中国区的员工有七个人。我想问一下有道、麦库和酷盘,咱们做这个产品的团队有多少人?再补充一点,非常有意思的是,印象笔记的CEO还说,他们打算十年之内不挣钱,我想顺便问一下,三家公司打算几年不挣钱?或者是打算什么时候开始盈利? 蒋炜航:应该说我们有几十个人吧,这不是太可比的,Evernote在全球有170多人,当然,这里面的比重,市场、BD,肯定各不一样,再说有道还有自己的平台。 关于“十年不挣钱”,我看过这个说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它不挣钱的话,还有中国50%的股份,田溯宁是不是也要十年不挣钱? 网易科技:我来解释一下,这话是我们网易科技的记者采访的,所以真实性是没有问题的。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要培养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很多人说中国用户不会为高品质的应用付钱,他是为了防止很多人问这个问题所以说了这个话,就算你真的不付钱,我也可以。 蒋炜航:在用户不付钱的情况下,如果你坚持免费,不管是应用还是服务功能,整个体验是不会下降的。 网易科技:菲尔·利宾在采访时说拍卖中国资本是纯投资,作为纯投资人,所以他获利应该是从全球范围来的。我感觉是这样。 晏飞:两个问题,关于团队这块,团队这块,我们麦库这个产品其实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产品的团队,产品团队负责开发和运营麦库一系列的产品。 另外一部分实际上是以盛大为背景的技术团队,现在我们所在的创新院其实有很多非常可靠的基础技术,包括搜索,云存储,语音、多媒体,以及其它一些东西,这一块的技术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有大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盛大云这块甚至有两三百人。我们团队会更关注产品这一块,团队现在是二十人左右,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以及我们后面不断推出的好的服务上。 关于盈利这块,我认为菲尔斯说“十年不盈利”,感觉没必要,你的产品是否盈利和你产品本身给用户提供的品质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你能做到比较好的产品品质,通过增值服务或扩展空间盈利,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不保证麦库以后不赚钱,一定会去赚钱,但赚钱的部分有可能是某些用户愿意花钱的东西。 黄明明:我们现在比较痛苦,这个团队的人有点多,因为不像他们两家有大东家在后面扛着,我们有八十人左右,但后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做后台运营的,这几十人的团队基本上我在办公室都见不到,他们成天不是坐火车就是坐飞机,在全国各地找机房、搬机器、租带宽……我们不希望做这事儿,就像刚才我讲的,我希望中国有个SN,靠谱点的,我就刷个卡,明天加几百G硬盘,后天加个机房,直接就做了。 前两天跟腾讯的刘总说话,我说你们腾讯老说你们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导者,你们就做点儿领导者该干的事儿,别老跟我们抢,做点儿为大环境该做的事儿。所以人挺多的,我们现在也想做一些外包、技术开源的方式,不想什么都自己包,听说迅雷一个网页搜索就写了五个,中国有些传统的技术团队,什么都愿意自己干,这方面我们也会用比较开放的心态。 你说的“十年不盈利”有点像刘强东的微博,说你们卖图书的部门,如果敢挣一分钱,我就把你们全部干掉。一方面表明了他对这块投入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想吓吓我们,我在这块是准备好了不赚钱的,你们要想玩也得跟我一样不赚钱,所以表明了一种对外的心态。 但我相信没有一家公司,不管是纯投资还是有大东家的,没有一家公司提供一个好的服务目的是为了学雷锋、贡献社会,我觉得这是扯淡的事情,只不过看是在什么时间点、用什么方式来向用户获取价值,我觉得这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 网易科技:刚才黄总花了挺大的篇幅一直在讲机房的问题,现在服务器和机房这类的成本,分两个方面,首先是在资金成本上,其次是在人力成本上,都能占到现在公司成本的多大比重? 黄明明:我只能讲是这样的,其实硬件投入和带宽、机柜的投入基本接近,你们俩对硬件成本可能还没那么敏感,对我们来说确实量比较大,但有一个好处,硬件成本每过几个月就会下降很多比例,所以对我们来说,长期服务硬件成本也会随着我们的服务用户量降低人均成本,但服务器带宽目前没办法,中国是垄断的,反正短期三到五年我看不到它有严重下降的可能。 网易科技:从绝对值来说是不是这两个处于很高的数据? 黄明明:这两个占的比例肯定是高的。 网易科技:研发段对呢? 黄明明:60%是研发团队。 现场提问:第二个问题比较有趣,是这样的,很惭愧,麦库、有道,包括酷盘,我都不是这三个产品的用户,问题是这样的,我现在站在这儿,我想请三位公司的负责人、老总现场拉个投票,你怎么打动我,能让我用到三家的产品,加入到你们的阵营,咱们现场互动一下。 我先做个背景介绍,云笔记,包括文件分享,其实我都在用,我是怎么用的呢?云笔记我用的是印象笔记,当我回家装一个麦库,装一个有道,打开之后是空白的,非常痛苦,但我的印象笔记有一百多条笔记了,我不能割舍,不能删除,不能导出也不能导入,我打开有道、麦库的时候是空白页,我怎么去写这第一条笔记,这是我很难迈开的第一步,请两位去思考。 再说文件分析,怎么说呢,我自己一直在玩微博,我是一个深度微博控,我的定位是一个微博子媒体,平常在工作之余我是一个球迷,喜欢看足球,而且看德甲看得非常多,后来我就觉得新浪做的不好,新浪什么做的好呢?西甲、意甲,包括英超都做得特别好,唯独新浪不做德甲,这个特别痛苦。后来我想干脆我自己发布德甲消息,做一个自媒体,结果还真不错,从2010年世界杯一直走到现在,我写微博,包括自己的原创微博,写了两年多,因为我是做细分的,做体育、做足球、做德甲,做细分市场,所以我现在的粉丝量已经超过10万了,可以这么讲吧,我跟粉丝的互动,包括转发率、交流、抽奖、下载,都是超过新浪官V的,虽然我是草根…… 网易科技:你方便报一下微博ID吗? 现场提问:可以,今天我肯定还要熬夜,因为今天2:40分是欧冠。 网易科技:等我们沙龙快结束时你上来给大家写一下。 现场提问: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我的微博ID是:@德国队官网。 就五个字,大家可以去关注,当然我还有一些小号,告诉大家这个大号吧,因为玩微博我是有大小号区分的。 言归正传,有道、麦库刚才提问了,现在提问酷盘,我在写微博的时候肯定有一些视频,包括进球集锦的分享,因为那些都是视频,我从Youtube上扒下来的,分享给大家,都非常好,是一手材料。现在我怎么分享呢?100M以下的我用新浪微博的微盘,而且微盘的扩散性非常好,它本身是新浪自己做的。 黄明明:新浪那个有100M的限制是吧? 现场提问:单个文件100M。 黄明明: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酷盘没有限制。 现场提问:问题的核心点是这样的,微盘是新浪自己做的,在新浪我上传视频时100M以内我都用微盘,为什么呢?用户在下载时能自动生成一条,能推广,什么什么好的资源,多少人下载了,无形当中他给你做了一个广告,所以我特别喜欢用100M以下的微盘。 当然了,100M以上的大视频,比如最近传了一个140多M的,那怎么办?我没办法,只能用迅雷的快存,它那个100M以上可以上传。 网易科技:我有个问题,你的视频为什么不传到优酷去? 现场提问:是这样的,这里有一种心态,球迷愿意把一些珍贵的视频保存下来,他愿意存在本地,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国队的球迷,今天晚上2:45是欧冠,昨天晚上我发了一条视频,2000到2001年拜仁得第四个欧冠冠军时,那个视频非常难找,我下了,有一百多找,那时候还有卡恩呢,老一代的德国球员,要是放在优酷上,大家没法儿保存,或者得用优酷的爱酷自己下载。 网易科技:我还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把它存到硬盘上? 现场提问:不,不是我存到硬盘上,而是我把文件下载下来之后用微盘让我的粉丝下载,他下载到硬盘上。 网易科技:包括你的粉丝在内他们怎么就没有形成在网络上看视频的习惯呢?又不是网络上的视频不清楚。 现场提问:我说了,球迷有存储的习惯,这些好的视频、珍贵的材料他希望存储起来,下载到本地。 我现在想问黄总,我分享这么多视频,而且每个视频下载量都是上千,我的粉丝,70%以上都是女孩子,我查过粉丝的分布,三比七嘛,30%是男孩子,70%是女孩子,所以我特别想用你的酷盘,但你要给我带来方便,我刚才说了,100M以下我用微盘,因为微盘下完以后可以自动生成一条广告。 我用迅雷快传的时候,还好,先入为主嘛,再大的优点我就不好说了,100M以上用迅雷快传,反正这就是我的体验,说一下我的笔记体验和文件分享的体验,所以我想请在座的三位公司负责人现场打动我,让我用你们的产品,因为我的手机装了一百多个客户端,翻页要翻十页,我真没法儿再装了,你怎么能打动我? 现场提问二:有关APP,尤其是笔记类的,其实哥们儿,Evernote可以导出到ONENOTE。 现场提问三:也可以到处到麦库。 现场提问四:历史迁移的话都可以,不管是笔记还是文本文件,都可以迁移,我以前用金山,现在每家公司提供的存储容量都不是很大,所以有很多需要用多家的,多家如何进行共享?每家都是自己做平台,为啥不每家之间有个共同协议来打通呢? 蒋炜航:我讲一下,应该是这个思路,比如做开放API,就是这个思路,每个开发者可以很简单的写个APP,Evernote很早就做了这个API,在麦库或有道云笔记里导入,只要我们开发这个功能,同样,我们也在做这个开放API。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